奥米克隆是不是让人免疫疲惫的“小艾滋”?继发感染会更严重?说清楚
发布日期:2022/12/9 19:26:55 访问次数:415
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确实存在,风险的大小和感染后的症状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变异体的变异、疫苗接种状况和既往的身体基础等。诚然,少数感染者再次感染后风险更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需要担心再次感染会变得更严重。“二次感染是小艾滋病,会让人免疫疲惫”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管有没有被感染过,都要积极接...
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确实存在,风险的大小和感染后的症状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变异体的变异、疫苗接种状况和既往的身体基础等。
诚然,少数感染者再次感染后风险更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需要担心再次感染会变得更严重。“二次感染是小艾滋病,会让人免疫疲惫”的说法是错误的。
不管有没有被感染过,都要积极接种疫苗,不能用主动感染代替疫苗。同时还是要做好各种个人防护工作,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避免感染后出现严重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感染。
验证人:庄世礼,国家级执业医师,神经科学硕士。
最近,许多人担心新冠肺炎的再感染。实际上,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mainland China有160万人受到感染,但只占人口的0.11%左右。也就是说,99%以上的人从未感染过新冠肺炎,距离再次感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随着媒体报道的一些再感染病例,很多朋友开始担心再感染会不会更严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工作。第二,是什么决定了病毒的毒力。
I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与各种病原体斗争共存的一生。大家都知道疫苗接种后会产生抗体,但抗体并不是疫苗接种的唯一产物。
我们的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也由两部分组成,即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抗体(准确的说是中和抗体)可以识别和阻止体液中的病毒入侵细胞。当一些鱼逃避抗体时,细胞毒性T细胞(CD8+ T细胞)将负责攻击和清除受感染的细胞。
抗体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它在血清中的水平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未来当抗体水平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病毒再次入侵时,T细胞和记忆B细胞会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
第二,病毒的毒力受接种率、医疗条件等多种外界因素影响。
我们感染新冠肺炎后,它的致病性(毒力)除了自身的内源性毒性外,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有几个外部因素:
1.接种疫苗/自然感染的比率。两者都能诱导抗体和T细胞反应。随着许多国家疫苗接种率/既往感染率的提高,重症率/死亡率也会降低。
2.在不同的疫情波期间,感染者的中位年龄也会影响重症病例,因为老年人重症病例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
3.毒品。在感染早期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可以显著降低重症的风险,因此药物的研发和储存非常重要;
4.医疗条件。如果出现医疗流失,应该住院/入住ICU的新冠肺炎患者将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也会增加。
其他看不见的情况会影响数据本身。比如大量感染者是无症状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或者在通过抗原快速检测后没有上报,也会导致统计的危重率/病死率增加。
第三,大部分人不需要担心再感染会变得更严重。
对于大多数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来说,严重感染往往发生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儿童期,一个是老年期。
在儿童时期,没有之前的免疫力,面对病毒完全是赤裸裸的,除非有主动疫苗的保护,这也是各种疫苗对儿童非常重要的原因。它们可以保护儿童免受感染或感染后的严重疾病;
这是1949-2016年我国部分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70年来,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和积极的疫苗接种,我国已经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许多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另一个老年期,此时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恶化,一些病毒(如流感)有更大的概率患重病。
例如,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中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最重要的病毒。全球每年有超过3500万儿童感染RSV,并可发生反复感染,导致每年超过300万人住院治疗,近6万人死亡。而中青年人感染RSV后患重疾的风险要低得多,症状更像普通感冒。如果一个人多次感染RSV,那么在第一次感染后,后续感染的症状往往较轻。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呼吸道病毒的反应。
那么新冠肺炎被感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今年3月,卡塔尔康奈尔医学院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了先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保护力。发现在感染270天后,不同变体对再感染的保护力为:
-α突变体(α):90.2%
-β突变体(β):85.7%
-Delta突变体(Delta): 92%
-奥米克隆突变体(奥米克隆):56%
1304例再感染患者中,5例发展为重症(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需吸氧);但是没有人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
然而,一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与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相关的急性和急性后后遗症)。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只感染过一次的患者相比,无论疫苗接种状况如何,再次感染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包括肺部、心血管、糖尿病、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这项研究已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事实上,这项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退伍军人。再感染者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0岁),以男性为主(86%),存在多个高危因素,如肥胖(平均BMI31为31)和糖尿病(36%)。每人平均每天服用16种药物,其中大部分(87%)从未接种过疫苗。所以这个研究不能证明“再感染更严重”。
作者自己写道:“我们的分析不应被解释为对第二次感染与第一次感染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也不应被解释为对第二次感染后不良健康后果的风险与第一次感染后发生的风险进行比较的检查(我们的分析不应被解释为评估第二次感染和第一次感染的严重程度,也不应被解释为比较第二次感染和第一次感染后不良健康后果的风险)”。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和耶鲁大学今年12月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SARS Cov 2再感染风险的荟萃分析(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纳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项研究和11个病例报告,这些研究表明,以前感染过新冠肺炎的人有感染风险,但他们再感染的风险低于未感染者。
应该如何治疗再感染?
根据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在新冠肺炎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都会产生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反应(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有助于预防后续感染。虽然抗体水平下降更快,但仍受到T细胞和各种记忆细胞的保护,可以显著降低患重症的风险。
但上述荟萃分析也表明,既往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低于接种疫苗,提示既往感染者仍需接种疫苗才能获得更高的保护。
总的来说,再感染的风险和感染后的症状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变异体的变异、疫苗接种和先前的身体基础等。诚然,少数感染者再次感染后风险更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需要担心再次感染会变得更严重。最近网上流传的“二次感染是小艾滋病,会让人免疫耗尽”的说法已经被打破,这种说法的继续传播纯粹是为了制造恐慌。
最重要的是,不管有没有被感染过,都要积极接种疫苗,不能用主动感染代替疫苗。同时还是要做好各种个人防护工作,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避免感染后出现严重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感染。